欢迎访问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

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图片新闻

典型案例看“两为”,南京让规划落地为美好实景
责任编辑:  文章来源:南京日报  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5:31  阅读次数:显示稿件总访问量

为发展担当实干,为群众排忧解难!从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工作、强化日常监督执纪,到建立健全37项制度机制,以良好作风保障“两为”活动提质效;从领导班子带队一线调研推动矛盾化解,到年轻干部驻园暖企零距离服务企业,192个“两为”活动让惠企利民可感可及;从“一田一码”精细化管理保护耕地,到保障167个重大项目用地需求,切实化解不动产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,要素保障与民生服务同步发力。2025年6月,省自然资源厅印发“两为”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以来,全市规划资源系统积极响应,主动作为,将主题活动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,推动作风建设提质、服务效能升级。

近日,市规划资源局组织开展了“两为”主题活动典型案例现场走访调研活动。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刊发了题为《典型案例看“两为”,南京让规划落地为美好实景》的报道。以下为报道全文:

近日,市规划资源局组织“两为”主题活动典型案例现场走访,市作风建设监督组、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深入项目现场,实地了解规划资源系统如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。

优品质推举措

引导房地产企业打造“好房子”

今年6月,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印发《“为发展担当实干、为群众排忧解难”主题活动实施方案》,号召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前沿、扎根民生一线。市规划资源系统以领导带头、全员发动,深入一线、走街串巷、踏勘现场,了解掌握社会所求、企业所需、群众所盼,第一时间推动问题解决、矛盾化解。

在苏宁大道地铁4号线徐庄·苏宁总部站旁,金基·山和月小区正热火朝天推进建设,其坐拥紫金山风景区的生态优势,也尽享片区高新产业与大学城的优质资源,是我市近年来出让的优质、低密住宅地块。

走进已建成的样板区域,山野之趣的园林景观与别墅式的住宅巧妙融合,下沉式的居住会所提供儿童娱乐、健身、游泳、会客等多元功能。“我们去年拍得G02地块后,进行了深入调研设计,目前已全面开工。”企业工作人员介绍,场地规划建设31栋5层低密洋房,共设计3种标准户型,计划2027年6月交付。项目快速落地的背后,离不开规划资源部门的支持。

据了解,为进一步推进住宅高质量发展,市规划资源局于2024年6月出台了《关于支持我市住宅品质改善提升优化规划服务管理若干措施的通知》,金基G02项目充分运用了该文件中关于鼓励在住宅首层设置架空层、起居厅提高层高、设置挑空平台等支持政策,实现了首层架空、每户配置观景平台、6米挑高宽敞客厅等优化设计,进一步提升居住舒适度,以“好房子”建设激发房地产市场新活力。

激活空闲地

为市民建设美好休闲空间

走进江心洲E³体育公园,市民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搭着帐篷;游乐设施前,是快乐玩耍的儿童;室内外网球场内,爱好者在教练陪伴下过着球瘾。此外,笼式足球场、篮球场,也向市民开放预约。“家门口有了休闲运动场地,再也不用跑远路了。”正在打篮球的市民周先生开心地说道。

据了解,该片区土地使用范围包括二类居住用地、科研设计用地及部分道路、绿地等。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,结合现行房地产市场行情及土地开发节奏,建邺区经论证近五年内无开发建设需求,可以用于体育公园建设。

规划资源部门会同体育部门进行了空闲地认定,规划资源部门在规划条件中明确:不设永久性建筑,确保开敞空间比例不低于65%,并积极鼓励采用“星空屋”“泡泡房”这类可移动、无基础的非永久性设施,体现绿色、低碳、灵活的建设理念。同时,规划资源部门会同建设单位和运营团队,反复推敲平面布局、交通流线、配套设施等细节。

公园包含网球场、篮球场、足球场、儿童游乐区四个片区,儿童乐园结合商业配套,为家庭提供一站式服务。公园已于7月1日前建成并运营,受到周边市民的欢迎。根据运营单位省体育产业集团工作人员的介绍,目前体育公园工作日平均体验市民约1500人次,周末5000人次,假日可超过1万人次。

打造更新典型

在活化利用中兼顾保护与发展

今年上半年,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,作为首批公布的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,这里也是南京保护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。

颐和路12片区早在2013年即完成更新并投入运营,201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。11片区作为颐和路街区的首发示范区,共有文保建筑、历史风貌建筑7幢。

“颐和路片区在更新中,保留了原有的院落格局,保护了街巷肌理。”市规划资源局鼓楼分局负责人表示,11片区开放后,让历史建筑走进了市民生活,引入了多元业态,实现了活化利用。在13-1片区新呈现的数字展示馆,其前身为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生活污水处理厂。更新中,通过原址、原状、原土保护策略,使地下遗址与地面文化互相呼应。如今,市民在这里可以全方位了解颐和路的前世今生。

在保护与发展上,市规划资源局近年来推动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城风貌管控严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规划管理规定》《关于加强保护传承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城保护严格控制老城范围内学校、医院、科研院所规划建设的指导规定》等“1+2”文件落地实施,强化老城保护、历史文化街区等制度支撑,指导城市更新,统筹发展与保护,让历史风貌与当代生活完美融合。

截至十月底,全市规划资源系统共组织开展“两为”活动192个,包括“我到项目现场送服务”87个、“我为资源保护做代言”38个、“我陪群众跑流程”32个、“我讲自然资源好故事”35个。市规划资源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在保障重大产业、民生项目高效落地的同时守牢安全底线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(来源:南京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