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 引 号: | 012947920/2023-61914 | 信息分类: | 国土资源、能源 / 政策解读 / 其他 |
发布机构: |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| 生成日期: | 2023-07-18 |
生效日期: | 废止日期: | ||
信息名称: | 《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》解读 | ||
文 号: | 关 键 词: | 社区生活圈 | |
内容概览: | |||
在线链接地址: | |||
文件下载: | |||
一、出台背景
15 分钟生活圈是保障民生福祉、提升居民归属感、促进社区治理、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宜居家园的基本单元。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,遵循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,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形成并发布实施《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》(以下简称《导则》),旨在通过规划引导营造“乐活安居、适老宜小、同心共治”的魅力家园,共建人民满意的宁好社区生活圈。《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》与《导则》一起形成类似教科书和参考书的管控与引导体系。
二、《导则》特点
《导则》文字洗练、图文并茂,既有专业性、又有易读性。通过“明晰要素体系、要素建设引导、空间布局引导、差异化分类引导、规划编制引导”,推动“服务设施完善、公共空间高质、慢行体验友好、共建共治共享”。
三、社区生活圈定义与内涵
15分钟生活圈定义:15分钟生活圈是保障民生福祉、提升居民归属感、促进社区治理、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宜居家园的基本单元,即以居民步行15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,进行服务功能和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资源的配置,形成便利安全、舒适宜居、丰富多彩的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体系。
15分钟生活圈内涵:既体现公共资源便利可达,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,又注重日常生活空间品质,强调科学合理的宜居性。
对居民而言,是日常休闲交往活动、获取基本公共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的宜居家园;
对政府而言,是供给基本公共服务、组织规划编制、支持社区发展的基本管理单元;
对社区而言,是不同利益主体共同生存的空间,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单元。
四、社区生活圈要素和体系
社区生活圈要素由服务设施和关联支撑要素构成,并按公益属性和刚性控制要求分为基础保障型、品质提升型和特色引导型。《导则》社区生活圈要素包括《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》公共设施要素,但品质提升型和特色引导型启发性列举了更多的要素,以引导各方力量更好地按需配置,并彰显社区特色。
社区生活圈按三级配置。包括居住社区生活圈、基层社区生活圈、居住街坊。一个街道辖区,可能对应1个或多个居住社区生活圈。一个居委会辖区,可能对应1-2个基层社区生活圈。
结合社区生活圈的区位和能级,应建立社区生活圈之间的联动关系,通过更大尺度的交通联动和地区层次的合作联动,促进人民群众获取更丰富和更高品质的服务。
五、四大重点板块
(一) 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指引
1.对居住社区公共设施、基层社区服务设施提出建设引导,特别增设居住街坊便民设施的建设引导;
2.给出“独立用地和复合建设相结合,相对集中和适度分散相结合,新建、更新和共享相结合,方便高效和特色塑造相结合”的空间布局指引,重点加强社区中心布局模式引导。
(二) 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指引
1.完善公共空间指标体系,重点增设小型公共空间及其布局引导;
2.对主城区内外生活圈公共空间提出针对性优化引导;
3.设置公共空间功能性、舒适性、安全性、场所性、多适性的建设引导。
(三) 慢行体系规划建设指引
1.结合生活圈空间结构,构建慢行友好道路网络指标;
2.安全、舒适、方便、高品质的慢行体系建设引导。
(四)社区生活圈分类引导
结合社区生活圈区位与属性特征的差异,从四个维度对生活圈进行分类引导:基于主体功能分类、基于人口密度分类、基于存量设施空间布局分类、基于人群分类,以实现不同类型生活圈的服务充分配套和特色化营建。
政策文件:http://ghj.nanjing.gov.cn/njsgtzyj/202306/t20230608_39315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