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 引 号: | 012947920/2023-89891 | 信息分类: | 国土资源、能源 / 重大建设项目监管 / 其他 |
发布机构: |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| 生成日期: | 2023-10-10 |
生效日期: | 废止日期: | ||
信息名称: | “地等项目”,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高质量发展 | ||
文 号: | 关 键 词: | 产业用地;地等项目;规划资源;要素保障 | |
内容概览: | |||
在线链接地址: | |||
文件下载: | |||
近年来,市规划资源局坚决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,始终坚持以用户思维服务企业,着力构建“项目跟着规划走”“地等项目”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“拿地即开工”“竣工即交付”等项目落地工作机制,切实做好要素保障,强化项目从选址到落地达产的全流程服务,确保项目“落得了、落得快、落得好”,助力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,为南京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引领者作出更大贡献。
一、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,实现产业集群聚焦发展
坚持“项目跟着规划走”,稳定300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规模,构建“圈层、组团”式的产业用地布局,按照半径10公里、10-20公里、20-40公里、40公里以外划分四个圈层,分别布局现代服务业、高新技术产业、先进制造业、一二三产融合等主导产业,统筹划定“产业园区、产业社区(城市型产业社区、城镇型产业社区)”两级三类工业用地控制线。严把项目空间准入关,引导项目科学选址,持续提升投资、产业、创新空间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耦合度。
南京南瑞继保智能化电气化装备产业园二期
二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实现重点项目优先保障
坚持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,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,以土地成片开发为路径,加强“多规合一”空间协同,强化供需双向调节,精准配置要素资源。密切跟进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进度,形成总规层次的专项规划大纲稳定成果,同步推进区、街镇总规编制报批。
截至9月底,今年全市预支新增建设用地空间规模达2.28万亩,共获批24个片区3.19万亩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,新增建设用地计划2.06万亩,获批征转用地2.53万亩,供地3.88万亩;年度需市规划资源局保障的324个当年实施重大项目,已完成征地94%、供地90%,为重大项目、重要招商项目等重点落地提供了坚实的规划资源要素支撑。
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
三、坚持服务跟着需求走实现服务项目更加高效
坚持“服务跟着需求走”,积极发挥规划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改革优势,全面施行规划用地审批结果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,报请出台了《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深化区域评估改革实施方案》《南京市区域评估成果生成和应用指南(2023年版)》,推广免费放线、放线交接、“告知承诺制”规划验线,不动产抵押权登记“不见面服务”精准助企融资案例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。通过“宁企通”平台及时发布最新惠企政策,方便企业随身看,实时享,真正实现由“企业找政策”转变为“政策找企业”。
将285枚实体印章精简为1枚电子印章,提升审批服务效率
充分利用土地挂牌公告及成交公示的35天时间,在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后,推行人防结建许可、施工图审查、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并行办理,将企业的“公示日”变为部门的“工作日”,提高时间利用效率。简化办事流程、压缩时限,容缺受理事项覆盖度达44.5%,审批时限压缩比为86.5%。实施出让用地规划条件、用地预审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、土地勘测定界“四合一”办理,申报材料压减75%,办理时间提速60%。
推行“标准地+定制地”“带方案挂牌”土地供应方式,深入推进“拿地即发证”“拿地即开工”。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1个工作日内可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、施工许可证,一次性缴清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的可同步获得不动产权证,让企业“拿地后”迅速具备合法开工条件,将项目开工时间提前3-5个月。2019年在浦口区试点探索工业项目“拿地即开工”审批模式以来,全市共有71个项目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,其中2023年“拿地即开工”项目26个,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南京国轩锂离子动力电池
四、坚持“项目为王,环境是金”,实现“地等项目”工作目标
坚持“项目为王,环境是金”,积极构建“地等项目”保障长效工作机制,推进提升全市产业项目落地的计划性、针对性和有效性,促进产业提质增效。
全市已盘整出立即可用产业用地8.86平方公里,为近期招引产业项目做好较充足的土地储备。筹划建立产业用地储备库,结合用地合规性、可用性、可实施性的情况,将符合利用条件的用地纳入储备库,并根据招商引资、落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情况及时补充更新,落实入库、出库管理。
南京至滁河市域(郊)铁路一期工程(北斗产业园站)
此外,市规划资源局切实落实主体责任,主动创新工作方法,建立与市级相关部门、属地政府联动工作机制,对产业用地进行滚动管理,高效率服务项目落地,实现“地等项目”的目标。